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标准的细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力求做到从儿童的自身出发,进行开放型教学。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并研究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世界。让儿童的课程生活真正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并促进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果老师只想靠课堂上的讲授和课内的一些模拟实践来达成这些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师们根据孩子和学校实际所设置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特色作业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的设置,是连接孩子与家长的亲情桥梁
在教育方针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今天,“德为先”依然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江总书记曾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以及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无不把德育作为治国的基石。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的今天,又有多少家长把孩子的德育作为重中之重在培养。只有我们这些还在教品德课的有责任的老师们,才把它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而品德作业就有着间接的作用。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温暖的家》中主题三、“我懂事了”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出: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前面学习过“爸爸妈妈抚育我”后,孩子们都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感受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因此在学习完这课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帮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经过一阵讨论和思考,孩子们拟出了这样的一些计划:每个周末,我要为爸爸妈妈抄一个我最拿手的菜;每天做好作业后,我要给妈妈敲背5分钟;我要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爸爸妈妈来谢谢他们;吃过晚饭后,我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削一个苹果给他们吃;我每天晚饭时帮爸爸妈妈盛饭;我要唱一支歌给爸爸妈妈听;每天爸爸妈妈回家,我都要给他们拿拖鞋。并送上一杯水给他们喝;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他们帮忙了。我还要帮爸爸妈妈倒垃圾,取牛奶;我要好好学习,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一周后,大家一起来汇报交流。谈自己的做法,说说父母的反应。然后大家取长补短,互相鼓励,如何使自己的行动保持更持久。可想而知,这一次活动,对于那些平时被娇惯了的孩子,以及娇惯了孩子的父母们,是一种触动,也是一种革新。使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也贴近了孩子与父母的心。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的设置,是连接教师与家长的友谊桥梁
福禄培尔曾经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特别是孩子的品行,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教师共同来塑造一个良好品格的人。这无疑对社会和家庭都是有益的。
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不纯粹是课堂上老师只讲学生光听的填鸭式教学,也需要学生与家长的共同参与来完成。比如:以前教学中遇到与家庭、家长有关的内容,老师们也是一晃而过,没有认真与家长沟通,达成共同教育的实事。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请一两位热心家长或一两个家庭到学校来,到班级来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完成这样的课程内容。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第一单元中“我长大了”一课时,除了让学生收集自己幼儿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也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到课堂上来参与教学活动,讲一讲自己孩子成长的事。这样不仅利于教学,也让家长体验到了与自己孩子共同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无形中让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友谊,利于家长与老师的直接交流与合作。让这两个原本独立的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走在—起。
三、《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的设置,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生活的互通桥梁
人从出生到死那一刻,都得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复杂得永远说不清,道不明,可对于儿童来说,生活简单得如一首歌,一朵小花,一片绿叶,一只小动物。不管你是住在乡村还是城市,也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最后你都得在社会生活中寻求生存。所以从小学开始就教给学生一定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设计是以儿童生活的四个价值纬度: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为课程的基本框架来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则是以“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6大主题,即按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为课程框架来确定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这两门课程标准中都设计了使儿童能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因素,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或教学后布置这些活动或主题的作业时,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关照下学做事。真正做到与实际生活接轨,这才是我们品德课程作业设置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