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品德 >> 浏览论文

运用多种方法上好小学德育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12月08日
     一、学好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本课程的特征和要求是备好课的前提    1.课程标准的内涵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

     一、学好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本课程的特征和要求是备好课的前提

  1.课程标准的内涵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以及规范教材编写和审查的规章。
  我个人认为: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一些核心概念,总目标与分目标,包括教学建议,都是我们备课时需要多学习与理解的;我建议大家把课标的学习常态化;如果把课标比作是一剂药的话,
  那课标应该是营养药,不是急救药。
  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规定了教材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必须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
  容。教材的内容要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难度。准确地说,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依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也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而且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对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合理性也是最好的检验。
  由此可见,学好课程标准意义重大。
  二、熟悉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是备好课的基础
  现在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材内容理解不深。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实践,我个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通读全套教材
  我们要把品生、品社学科全套教材通读一遍,对教材的编写框架进行梳理,了解各册教材间的内容结构、知识衔接、编写思路、编写体例和教材特色,做到整体把握教材。比如,我们这门学科一、二年级主要讲家庭、学校,三、四年级讲社区、家乡,五、六年级讲祖国、世界。
  2.细读本册教材
  我们要对所任学科全册教材的各个单元进行详细阅读和理解,准确把握各单元的内容、结构以及各课之间的联系。
  三、联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领悟是备好课的关键
  品德课是活动型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设计活动,进行活动教学,实质上是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改变过去那种传授式学习方式主导课堂的局面。倡导“探究发现”式学习、“体验感悟”式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活动形式并不华丽,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能有所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例如,我在讲一年级品生课《我和秋天一起玩》时,为了使学生感受秋天的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用收集到的树叶做拓印画、做树叶书签、做树叶粘贴画、用叶梗拔河,活动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那种动手之后的喜悦、收获感,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级6班的一个女孩,她和同桌一边动手制作一边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我上的最开心的一节课!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想说点什么呀?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玩得真高兴,有的说:我会做树叶书签了……虽然设计的活动一点也不华丽,但真的是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和秋天一起玩的那种快乐,他们在活动中有体验、有感悟。)
  另外,教学活动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论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及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要
  符合小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讲求教学的实效,应
  注意:
  1.要落实课程理念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生成性教学。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2.要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嘴说、用手做、用体行,多感官地参与,让他们在生活模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得到启迪和发展。例如,在讲四年级的品社课《乡音乡情》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我们家乡的地方戏二人转、地方舞蹈大秧歌中蕴含的乡音乡情,他设计了让学生现场演唱二人转,并教在座的同学们演唱《小拜年》,60多人合唱《小拜年》的场面大家可以想象;接着老师教同学们大秧歌步,在嘹亮的锣鼓声中,老师和孩子们扭起了东北大秧歌,课堂上呈现的是浓郁的东北风情;在以上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真正感受到了家乡的乡音乡情。
  3.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须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现良好的教学素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和激励,体现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法指导,适时启发点拨,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归纳和提升,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4.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网络、实物投影、课件、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由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原本静止的内容变得动起来、原本远离现实的内容变得在眼前展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但必须使用科学、合理、恰当。小黑板、图片、挂图、实物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更经济、更简便、更实用。
  5.要注意拓展教学渠道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和课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必要时应走出课堂,到实地进行教学,还可请校内外有关人士参与教学,以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个性课堂。施展自己的特长,唱歌好的可以大展歌喉,绘画好的可以现场泼墨,富有激情的要让人潸然泪下,尽量增强自己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热情,真正上好品德课。

上一篇:小学品德课教学要与时俱进
下一篇:小学品德课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