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和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善原有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当今时代小学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性格、学习心态等进行关注,并对于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改变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
小学品德关乎着小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和奠基,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小学品德教育课程。因此,对于新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已经显得尤为必要。
一、实现小学品德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转变
将小学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等进一步结合,根据学生的性格、心理接受特点等进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设定。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自我超越和自我锻炼中渐渐成长、感悟和体验。例如教师在教《父母的疼爱》这一节课时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然后让学生对于短片的内容进行感悟。之后老师可以在进一步引进这节课所需要讲解的感恩父母的相关内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懂得珍惜父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实现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化、生活化
小学品德的课程要求它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将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同多样化的生活进行结合,也就是将品德课程的理论思想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中,通过实际的生活感知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平安回家》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讲教学的内容同学生的真实的生活进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回家过程中的整个过程,其中又是什么维持着交通的安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问题,学生会联系到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一些回家的过程,等红灯、过马路等,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课程进一步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知识的参透。从而提高自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在思考中了解到维护交通秩序的安全是伟大的一项事业,从而更加尊重交通、注重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又或者通过对一些交通事故的资料搜集来教导学生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交通事件来感触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经过学校组织一些专业导师来进行交通安全课程的讲解和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起到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教学的模式和手段生活化
1.加强教学的实践性锻炼。学生的教学与实践是紧密相关的,在对于学生的理论性知识进行讲解之后,一定要加强对于实践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品德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觉化,这样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例如在讲解《我不任性》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其知识进行内容的拓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讲解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任性行为,并谈谈对其感受和改正方法等,从而在侧面给予了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和自我改正的机会。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与同学朋友相处的时候,自己任性的一面,然后在进行自我检讨,这样一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同时,了解自己的不足,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加强学生的自我管控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又或者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品德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形式,将一些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人民生活康健的图片进行播放,之后将一些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对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使之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愤怒的保护欲,加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2.进行教学空间的进一步开放。在进行教学课程的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探索和理论性了解的时候,还要加强学生在校外的教学课程体会等、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性质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对社会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思考,让学生感知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学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真正意义,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例如在讲解《我们的生活与塑料》的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例如一些杯子、购物袋、文具盒等,让学生了解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带领学生们去感受塑料垃圾在我们的城市的一些河流、工地等地方所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根据自己亲眼所见而发起一系列的思考,想起自己以往对于塑料制品认识度不够、对于塑料品的乱扔、乱丢等行为,从而产生羞愧感和责任感,刺激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又如在进行《想象她们的难处》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街市上去观察,去看看在生活中那些为了生存而忙碌和奋斗的残疾人,并搜集她们身残志坚的事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切实了解到他们生活的环境,并组织学生进行残疾人的生活体验,让他们一只手学习、吃饭。蒙上眼睛上学、吃饭、走路等,从而让他们了解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之处,体会他们的伟大和坚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还通过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知识的真实性和关联性,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的文化力量,在对于课程的相关内容更加深有体会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并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并以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来进行自我激励,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仅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小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和生活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社会和生活,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就教书育人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品德课的教育中,要学会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培养和引导,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转变,带领学生能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来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实际性的感知和应用,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性研究和生活化转变,来提高学生将品德意识在生活上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生活态度,加强学生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生活品德的形成和建立。
参考文献:
[1]余晨丽.从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看小学数学课程价值的变革[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闫瑞利.给数学课加点语文味——特级教师李君执教《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片段赏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04).
[3]严佩芳.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康海宁,李化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